盧怡妤實習心理師專欄

什麼是家庭星座?家庭星座是指一個人透過在家裡面的排行、親子教養風格、家庭規條、文化背景等面向來定義自己。更確切的說,家庭星座能幫助我們從一個人所在的時空背景來認識他,在拼湊成完整模樣的過程中,每一塊拼圖都是重要關鍵。

何謂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CPTSD)?從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的定義可以得知,CPTSD不僅會出現情緒、人際關係和自我形象問題,而且還會表現出PTSD 的核心症狀,即侵入、迴避和過度反應 (Beckord et al., 2025)。許多創傷倖存者在經歷創傷事件後性格會有極大的轉變,甚至於有些人會出現與邊緣性人格障礙(BPD)相似的症狀 (Maercker,...

有別於過往將儲物症列為強迫症的亞型,2013年修訂版的DSM-5首次將之列為一種獨立診斷 (美國精神醫學會,2014)。儲物行為始於一個人的生命早期,但其強度可能不足以在較年輕時做出診斷,隨著年齡的增長,儲物症狀往往變得更加嚴重。儲物症不僅會損害儲物者本身的社交、身體和情緒功能,還會損害其親屬的社交、身體和情緒功能 (Sekhon & Leontieva, 2023)。換句話說,儲物症帶來的影響不僅止於當事人,也擴及到更全面的系統。

依戀風格影響一個人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這樣的影響不僅止於親人與伴侶,在一般人際關係上也可看見它的蹤跡。不同依戀風格的組合,擦撞出的人際互動模式將是截然不同的結果,無論是哪種組合,了解彼此的優劣勢,將能持續有意識的練習做出適合雙方的調整。

心理學家一職榮登2024年全球十大夢想工作的第四名,在科技進步飛梭的AI世代,對於人性的自我追尋、身心健康的重視程度儼然已成為一股趨勢。然而,當初拼命考上了心理所或諮商所,在歷經辛苦的碩士層級專業訓練後,又有多少人仍在崗位上呢?

死亡並非高齡者專屬,現代醫療水準雖然拉高了平均餘命,但無法改變的事實是,大部分人仍然無法預知自己生命的長短。換句話說,死亡時常來得措手不及,也因為如此,當死亡來臨時往往留下許多遺憾。來不及好好道別、臨終時才意識到這輩子沒有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諸如此類皆是常見的現實問題。

從成家立業、養兒育女到退休養老,這是許多人生涯的寫照。對於年過半百的空巢期父母,面對成年兒女因著工作、結婚等因素的離家,家庭結構的轉變與生活上的調適變得相形重要。親子、伴侶關係、退休生活規劃以及生理變化帶來的不適感等等,皆是需要逐一面對的新挑戰。

一個人背後龐大的文化脈絡其實深刻影響他的所思所想,每位來訪者帶來的故事皆是獨特的,但有時我們會發現,類似的事件發生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身上時,對於事件的解讀與影響程度便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差異,這裡所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意指來自不同國家、族群、宗教信仰與群體次文化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