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噹了的時候:用成長心態拉自己一把

2024-02-26

鄧竹紜諮商心理師

在面對上司糾正或同輩建議時,感到壓力與焦慮是正常的。如果因為工作無法一次完美到位,而產生羞愧與自責,又或者心生防衛,想去證明自己能夠勝任各項任務。這樣的心情便可能是出於「固定心態」。

職場中被上司與同事指教是家常便飯,但是是要羞愧憤恨還是開放積極?什麼樣的心態比較能夠幫助一個人適應職場的考驗?

這個問題可以用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曾提出「成長心態」和「固定心態」來思考。

成長心態者認為,個人能力和工作品質可透過持續努力學習與經驗累積,來不斷地發展與改善。他們相信自己充滿潛力,且具有可塑性。樂於接受挑戰的他們,較能從失敗中學習,也相信這過程可以帶來個人突破與能力增進。

而固定心態者,則更傾向認為個人能力和工作品質是固定不變的。

這兩種不同的心態,影響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成長,以及如何面對人生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與挑戰。

以成長心態面對職場

在面對上司糾正或同輩建議時,感到壓力與焦慮是正常的。如果因為工作無法一次完美到位,而產生羞愧與自責,又或者心生防衛,想去證明自己能夠勝任各項任務。這樣的心情便可能是出於「固定心態」。

採取固定心態者,除了容易限制自我發展,也傾向去證明自己當前的能力與才能,偏向思考「事情如何是對」,因此他們容易對批評自己,當然也包括對他人。

那成長心態在職場中面對指教與批評,會是什麼樣貌呢?

成長心態者,更關注「事情能如何變得更對」。固定心態者讓人因失誤而自責,成長心態卻能讓人因失誤而「喜悅」。

因著相信自己能持續成長與改變,成長心態者樂於學習新事物,也更願意擁抱觀點思維的更新。這讓他們比較能對自己與他人寬容,也相信成長與改變會發生。

面對職場上時而嚴厲、時而委婉的批評指教,如果能夠採取成長心態,將能幫助自己坦然面對犯錯,而非防衛或者自我批評。

持續透過修改與學習,一次將比一次越發進步成熟,通過職場甚或人生中的各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