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自我覺察

2024-07-19

曹青清實習心理師 


坊間有很多有關自我覺察的學習,例如沒有宗教色彩的八周正念減壓、或者是有佛教色彩的坐禪⋯⋯等,在很多諮商理論也有提到自我覺察的重要性。筆者很喜歡完形治療自我覺察的架構,完形將自我覺察分為三個構面,對外部領域(外界)的覺察、中間領域(中界)的覺察、內部領域(內界)的覺察。本次我們將針對外界的覺察做分享。

外界的覺察,主要是對於外在的人、事、物的知覺,例如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身體接觸到的、聞到的、跟嘗到的味道。這個需要經常的練習,因為我們隨著年齡增加,逐漸忽略了這些感官的感受。要怎麼做?當您下次感到焦慮或憂鬱的時候,您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人事物,去描述眼睛所看到的,或觸摸的感受…。重新打開您的感官知覺,可以提升您的自我覺察,進而有能力擴展其他頓悟,您準備好開始練習去體驗這種感受了嗎?

上回我們談到完形主張三個構面的自我覺察(外界、中界、內界)中的外界,您開始進行外界的練習了嗎?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中界的覺察。

中界的覺察包括對過去、未來的情境展開思考、計劃、分析,在實務工作現場遇到焦慮的個案,通常是中界過於發達,煩惱的事情太多,容易胡思亂想無法專注於當下。在實務工作的現場,有關中間的自我覺察練習,筆者會引導個案靜坐時只要去覺察這些想法的存在即可,不要被這些想法捲入,也就是說當看到這些想法出現的時候,只要看到他們就好,接下來,深呼吸把注意力帶回自己的身體即可。最後,筆者要提醒一直冒出想法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而自我批判,要多用接納包容的心來看待這些想法。

我們之前談過完形主張三個構面的自我覺察(外界、中界、內界)中的外界及中界,這次要分享的是完形自我覺察之內界覺察,這個指的是對自己情感與身體的感覺,例如喜、怒、哀、樂、緊張、痛、呼吸等。筆記在實務工作現場,具體的做法是會引導案主進入事件的情境,去接觸自己的情緒跟身體的感覺,用此來提升自我覺察。

您可能會有一個疑問,外界、中界與內界的自我覺察是獨立練習的嗎?其實是可以混在一起進行,例如我在靜坐的時候,同時去感受外界的聲音(外界自我覺察),觀察自己浮現的想法(中界自我覺察),及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內界自我覺察)。因此,在生活中是可以靈活運用這些練習技巧,進而提升我們的自我覺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