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意義-存在主義觀點

2025-01-01

文/實習心理師 林嘉琪 撰 


        中年是對人生意義和存在進行深刻反思的時期,進入中年,開始面對有限的人生,開始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這一過程可能伴隨著存在的焦慮,人們會開始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何而活?」「我的生活有何意義?」…這些問題促使人們探索自我、尋求人生的真正目的。 


        存在主義關注個體的自由、選擇、責任、焦慮與孤獨、死亡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存在主義強調每個人都有責任面對自我存在的真實性,並且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中年,作為人生的過渡時期,正是這些存在主義議題的深刻呈現。我們可以把存在主義觀點作為探索生活價值與人生意義的指引,以下從存在主義觀點說明中年意義的重要關鍵議題:

1. 自由、選擇與責任 

        存在主義強調人們擁有選擇的自由,因而決定我們的命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Jean-Paul Sartre)主張,生命中各式的選擇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要負起選擇的責任,才能活出真實的存在。

  • 中年的選擇反思:中年是一個審視自己過去選擇(如職業、婚姻、生活方式)的時期。隨著年齡增長,你可能會開始質疑當初的選擇是否符合自己真正的需求和願望。存在主義強調,儘管過去的選擇已經形成現狀,但每一個瞬間仍然擁有自由。這種自由讓個體可以選擇如何看待過去,並在中年這個過渡期作出新的選擇。

  • 選擇的焦慮與責任:面對無限的選擇和可能性,個體會感受到強烈的責任,這一責任可能帶來焦慮。中年時期的選擇不僅關乎生活的質量,也關乎自我認同和未來的意義。因此,中年人可能會感受到來自選擇自由的壓力。此時,請靜心傾聽內在的焦慮,學習忍受生命的不確定性,當你對新的生活方式體驗到滿足感時,焦慮會日趨減少。


2. 死亡與無存

        存在主義哲學中,死亡是一個核心議題,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強調「向死而生」的概念。人們必須認識到死亡的必然性,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中年是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有限生命的一個重要時期,因此死亡的意識在這一階段變得尤為突出。

  • 死亡的覺察:存在主義認為,只有真正面對死亡的現實,個體才會開始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目標。死亡的覺察使得中年成為一個反思的時期,人們會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並開始更加重視如何度過剩下的生命。

  • 死亡與生命的價值:生死不是二元對立,存在主義者認為,對死亡的認識促使人更積極地投入到生命的當下,去創造和發現生命的意義。中年是一個可以重新定義和賦予生命意義的階段。


3. 孤獨與關係

        存在主義強調孤獨是人類存在的真實性,即使在最親密的關係中,最終每個人依然是孤獨的。來到中年,經歷許多悲歡離合,人會開始感受到孤獨,此時學習傾聽自己,關注自我發展和內心的探索。透過體驗分離,學會與自己的孤獨相處,從中尋找意義,讓自己重獲站起來的力量。

  • 面對孤獨:

生離死別、社會角色轉變、對未來的焦慮等等,會讓人經歷一種孤獨感。孤獨感是人類存在的本質部分,面對孤獨並超越孤獨是中年階段的挑戰之一。

  • 重整關係:

存在主義重視人際間互為主體的關係,當個體的存在受到威脅與剝奪時,難以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透過存在主義視角協助個體認識到自我本質,探索自身內在力量,人際關係就會建立在一個更成熟、更真誠的自我上。


4. 意義的追尋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掙扎、追尋意義的過程。中年可能會引發人對過去生活的質疑和重新定義。存在主義主張,生命的意義並不是固定的,它是通過不斷選擇、行動和創造來賦予的。因此,中年是一個可以選擇改變和重新塑造自我的契機,無論是重新追求未實現的夢想,還是發現新的生活目標。


總結

        從存在主義觀點來看,中年是一個關鍵的過渡時期,充滿了對自我選擇、自由、孤獨、死亡以及生命意義的深刻反思。中年是一個面對生命有限性和死亡現實的時期,也是重新構建生命意義的時期。存在主義鼓勵個體在這一階段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孤獨和焦慮,並通過選擇和行動來創造一個真實而有意義的生活。因此,中年不僅是一個年齡的標誌,更是個體在多方面成長與轉型的重要時刻。


#中年意義 #存在主義


延伸閱讀

基倫.賽提亞(2024)。《中年哲學: 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陳信宏譯)。春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