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的重要(二)

2025-06-10

文/實習心理師 王美瑤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從生命的根本以及身心健全的角度來談留白的重要。然而留白的重要遠遠不止於此,可以延續上一篇的討論,往兩個方向延伸。


        其一是個體的,其二是對社會整體的影響。


        進一步地說明,所謂的「自由玩耍」,在《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中界說為:「由參與者自由選擇和主導的活動,純粹為了活動而活動,而非有意識地追求有別於活動本身的其他目的。」而我對於「留白」的界說是:「沒有為了什麼特定目標而在努力的狀態。」所以,包括行程上的留白以及大腦活動的留白。其實,兩者的概念在某一部分是重疊的,都是不為了其他的目的的狀態,也許玩耍更傾向是動態的,而留白也許是靜態的意象。但無論如何,都是專注於當下的活動以及自己,全然地投入或者放鬆被動地感知,讓思緒任意活潑。


        我們多少都有體驗過,當我們什麼事都不做的時候,思緒會非常地活躍,充滿創造力、想像力的天馬行空。留白就是給予這些創造力、彈性自由發展的空間。如果全部的時間和心力都只能在限定的、既有的對錯、好壞框架,那麼這些充滿生命力的、屬於個人特質的想像將會被扼殺。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書中便提到,過度地受監督(美其名為保護)、限制以及被要求,孩童的大腦會處於「防禦模式」,因為要處處小心自己是否符合規範要求,否則就會受到懲罰或糾正等負面回應。如此,反而在情感依附上是較無安全感的,且對於風險的評估能力和因應能力都會下降。健康的童年應該包含高度的自主性,以及在現實世界(非網路世界)不受大人監督下的玩耍,這將讓孩童的大腦處於「探索模式」,有益於情感依附以及風險因應的能力,只有在低風險的情形受傷,小孩才會學會如何不受傷。


        這樣的留白,或者自由地玩耍,也代表著純粹跟自己在一起的意思。能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在玩耍中感受自身的喜怒哀樂,或者在一段留白的時間思緒飛揚與感受世界,這樣的時刻,總會有特別踏實的存在感。能夠這樣感受,我們才有機會認識自己乃至尊重自己的感受、意願和興趣。不用擔心留白會變成空白、沒有動力、懶散,因為當我們知道我們的熱情所在,熱情便會推動我們去行動。所以,也可以說留白是讓熱情動力長出來的要素。


        這除了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人生很重要,在上一篇文章也提到,延伸能改變社會的面貌。為什麼說這將改變社會的樣貌呢?


        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臺灣的職場讓人如此痛苦?似乎很少工作場域能讓人愉快地發揮能力,一起把事情做好、並且愉快地合作。這不禁讓我思考,是否與之前的聯考制度以分數分發為主有關。也就是說,臺灣過去的教育並不強調每個人的特質和興趣,完全按照分數的分發。而科系的排行,也多半與社會價值觀以及未來相關產業的收入相關。


        如此,意味著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者,即使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會在大環境的價值觀下被委屈,而不得不去就讀一個自己沒興趣的科系,之後從事沒興趣的工作。那麼,試想,這樣的人們在工作了30-40年後,逐漸成為這些產業的老闆、上位者,可是他們從事著的是自己沒有興趣的工作,剩下的慰藉只有收入、名聲和地位等外在的、依靠他者的來源,而不是由內而發對於事業內容本身的熱愛與滿足。如此一來,一方面心裡的愁苦和空虛是可想而知的;另一方面,也就不會有心思想把所做的內容繼續深入專業或者求新求變、精益求精。這樣的在上位者,似乎也很難允許員工自由開創、研發,專注在產業的內容本身,一起因為創新、探索新知而感動。於是,連帶地新進員工的熱情也會慢慢在這樣的環境窒息,形成惡性循環。


        這裡並非要譴責老闆或在上位者,因為他們也是過去那個時代的被犧牲者。或許也有人會說,這是整個體制的問題,似乎與自由玩耍和留白不一定相關。然而,我的理解是,體制也是由人所建構出來,之所以會建構這樣封閉、僵化、填鴨的體制,正好反映了背後的這群人的心理思維架構也是如此。如果社會上的人們都是自由探索長大的,知道自己的興趣,也知道這些探索熱情的重要,相信不會建造出填鴨的社會體制。


        此處從自由的玩耍、留白看到,雖然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既然社會是由每個人所組成,那麼,個體的身心狀態漣漪擴大之後,便會形塑整個社會的氛圍和樣貌。


        因此,看似微不足道的留白或玩耍,看似抽象的心理健康,其實延伸出去都是造就社會整體氛圍的蝴蝶翅膀拍動,願我們能對心理的健康、需求多一點認識,回歸到生命基本面的關懷與自我照護,那麼,我們便是正在創在一個更好的社會、更好的世界。


參考文獻

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著、鍾玉玨譯,《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臺北市:大塊文化,2024年11月)。

珊迪.曼恩(Sandi Mann)著、林力敏譯,《無聊的價值:學會留白,不再愈忙愈空虛,為人生注入樂趣、靈感與創意!》(臺北市:三采文化,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