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乖小孩的心理模式與困境 】——驚嚇的未遂情緒

2025-05-07

文/實習心理師 王美瑤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經驗是,在某些場合會瞬間腦袋一片空白,沒辦法回應。例如,上台發言的時候,或者遇到有人突然很兇吼你的時候等等。可能你事後會自責自己為什麼在當下沒辦法好好的反應為自己發聲、捍衛自己的權利。然而,無論怎麼準備,下一次遇到類似的狀況,還是很容易腦袋一片空白無法回應。


        這並非因為笨、能力不好或反應不夠快,很有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累積的驚嚇能量在影響。而驚嚇也經常是乖小孩模式容易攜帶的能量,因為乖小孩聽話配合背後的原因之一,往往就是因為害怕大人生氣,乖小孩常常也是一個曾經被責罵嚇壞的小孩。


        因為乖小孩背後躲著一個嚇壞的小孩,所以乖小孩模式可能也伴隨了以下的情況:不敢拒絕別人、情緒慢半拍和畏怒症。


◎ 不敢拒絕別人

        不敢拒絕別人,尤其小時候父母是較權威的管教方式,那麼乖小孩便很容易擔心一旦拒絕別人、沒有順著對方的意,對方會生氣。另外,乖小孩也擔心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求,對方會生氣、失望或受傷。


        除了擔心別人生氣而不敢拒絕之外,也容易把自己被拒絕的受傷投射在他人身上,因而不忍心拒絕對方。所以最後總是為難自己。


◎ 情緒慢半拍

         所謂的情緒慢半拍指的是,遇到會讓人不舒服、生氣、冒犯的情境,卻往往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發現。或者像上面例子所述的一樣,在某些場合會僵住、空白,需要過一陣子才反應過來。


        會有這樣的情形,大致有以下這些原因。


        因為乖小孩在過往的受傷經驗中,可能曾經因為隨性自由而遭來打罵,所以一方面學會關閉了自由彈性的小孩,而讓自己無法自然地去反應;另一方面也習慣遵循符合規範的「規矩」,這樣更加安全。然而,在很多時候,當突發狀況沒有「規矩」可循時,乖小孩就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反應才「對」。


        其次,由於過往自由表現自己的時候受到強大的責罵、驚嚇,導致漸漸地無法相信自己的感受,而與內在失去連結。如此一來,便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麼,長期與自己脫鉤的結果,自然會在一般人都覺得被冒犯、會生氣、會不對勁的時候麻木無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這些冒犯的對待對他來說太熟悉了,所以感受不到不對勁。


        伴隨著與自己的感受、情緒脫鉤,這樣的人也往往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遇到旗幟鮮明的人、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往往會成為配合者的角色。等到配合了一段時間,甚至很長的一段時間,終於漸漸感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是一種慢半拍。然而,由於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這些委屈、不滿又會持續累積,讓自己不輕鬆,累積久了又會在關係中爆發。


◎ 畏怒症

        這樣的人,也往往不允許自己生氣,但並非不會生氣,只是生氣被驚嚇阻擋住而出不來。另外,因為投射了自己的痛苦在別人身上,擔心自己發怒也會讓別人驚嚇,也會不敢讓自己表現出憤怒,無法適時地表達自己。


        最常見的是會非常害怕衝突的場面或很激烈的情緒,會下意識避免這樣的場面,不自覺委屈討好。實際上,這樣的人被冒犯並非沒有勇氣反抗,而是這樣的場面啟動了過去被很兇的大人嚇到的經驗,喚起了當時不知所措、驚嚇無助的狀態。所以當下身心被癱瘓,無法回應。


        由於這樣無法反抗,很容易落入任人擺佈或配合別人的模式,但是又覺得很不舒服,久了之後,就會不想與人接觸、相處,落入孤單的處境。或者陷入一個人孤單、但與人相處又痛苦的兩難。


        高度自我要求的背後,原來還藏著一個因挨罵、指責而受到驚嚇的小孩,總想著:如果我不趕快把事情做好,OO恐怕就要生氣了。也總是反覆地檢查自己做過的事、說的話,想著怎麼改進能更好,以避免造成想像中的可怕後果。乖小孩也常常會想像是不是有人在背後生自己的氣。這些都是很辛苦的心理模式,壓得乖小孩喘不過氣來,即使外表上表現已經非常亮眼,得到別人稱讚時,依舊無法真正感到安心、開心,因為當時候那個驚嚇的小孩仍然躲在角落哭泣。


        乖小孩心裡有一個誤解,以為挨罵都是因為自己沒做好的緣故,也就是把自己的行為和大人的情緒合而為一。透過清理,我們有機會看到,可能只是我們的行為不合乎大人的期待,無關乎對錯好壞;甚至可能事實只是大人有他們自己的痛苦障礙,而我們剛好在他們的旁邊承受到情緒而已。


        我們沒辦法透過外在的努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來去除內心中的恐懼、不安,唯有回過來觀照自己那個曾經被嚇壞的小孩,讓凍結的驚嚇能量可以流動、結束。那麼,我們慢慢地就能恢復自由反應的彈性,也不再需要因為害怕而不斷扮演那些乖小孩討好的角色,可以卸下這沈重的鐵衣。


        所以,重點不是要如何做別人才滿意,而是我怎麼那麼怕別人不滿意。

        ——《走出乖小孩的受苦迷宮》


參考文獻

李宗燁(2015),《走出乖小孩的受苦迷宮》(台北市:財團法人台北市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走出乖小孩的受苦迷宮

* 本系列文摘已徵求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