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瑶實習心理師專欄

通常,當我們經歷一些巨大的傷害,而這個傷害是當時候的自己無法理解與承受的,這時,我們便會自動地產生一些結論,用這些結論來保護自己,成為日後的行為準則。

談了一系列關於愛自己的文章,想必有些讀者會不禁浮現一個問題:開口閉口都在談愛自己,會不會變得自私自利呢?我們都不希望自己變得過於自私,因為我們並非獨自生活在世上,人際關係的和諧與豐富,也是非常重要的幸福元素。因為有旁人一起的互助扶持,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疑問,值得進一步來釐清,才不會在照顧自己的時候,內在某個角落有些心虛不踏實。

還記得我們在第一篇overview文章舉的那個例子嗎?當大人不顧我們意願強塞一些東西並說這樣做是為我們好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反應經常會是:你又不了解我,你怎麼知道這是對我好?相信大家對這樣的例子並不陌生。這樣的例子說明了,了解是愛的核心要素。欠缺了解的給予或付出,有時候反而會變成另外一種負擔。

接納應該是最能感受到被愛的元素了。當我們無論變成什麼樣,不管成功、失敗、高矮胖瘦、開心、難過,對方都如其所是地接納自己的樣貌,不批評、不評價,也沒有認為我們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會覺得非常安心,非常有安全感,覺得自己的全部都被接納,被允許。我們會感覺我們被愛是單純地就是因為對方愛我們這個人的全部,而不是因為其他附加的條件,例如,我做了什麼令他開心的事、有面子的事,或者滿足了他的要求什麼的。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我們觀察到,被重視是感覺被愛非常重要的元素。的確,誰不希望自己在父母、愛的人心裡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被排在第一位的呢?不過,我們通常傾向希望身邊周遭的人這樣對待自己,對待自己的時候,便容易會忽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重視也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因此,我們很容易忽略了自己都沒發覺。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看看,什麼時候會覺得被重視,於是我們可以更細緻地了解什麼是重視的具體內容,進而可以練習這樣重視自己、愛自己。

關愛自己是當代十分抬頭的意識,我們普遍都知道好好照顧自己的重要性。照顧好自己,才有餘裕和能力去建立健康的關係、有意義的生活,照顧好自己是幸福生命的基礎。然而,如何做才算是愛自己呢?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真正感覺到快樂呢?愛是一件好抽象的事呀,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