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知多少

壹、 預約諮商前

一、 精神科和心理諮商的差異 ——朱辰恩實習心理師  

身體生病了,要吃藥。那心理生病了,要怎麼辦呢?看精神科、找諮商師?該怎麼選擇呢?

心理的問題可能來自生理狀態或是心理狀態兩者。


  • 精神科:處理生理狀態。幫助您找到自己的身心疾病是甚麼、處理你的生理狀況、改善內分泌系統等,透過藥物幫助你改善生理的控制和緩解症狀。

  • 心理諮商:處理心理狀態。協助您釐清自身的困擾,讓您更加了解自己,陪你探索該如何更細節的去面對跟處理問題,同時陪伴您處理自身的情緒與痛苦,採用晤談方法,提高來談者的自我認識、問題解決能力和生活適應性。


以下用一個例子解釋。

小海大學這陣子心情都很糟糕,會莫名地感到焦慮,覺得每天都活得很痛苦,沒有生活目標,也天天失眠睡不著,這陣子也剛好跟男友分手,家人也不在身邊。生理的疲勞跟心理的壓力跟沒有人生目標,開始讓小海感到喘不過去,開始產生了自殘的行為,因此小海決定尋求協助。


  • 精神科:開立相關藥物,主要處理小海的生理不適,針對心情不佳,增加小海的血清素,針對失眠狀況,開立助眠藥物。

  • 心理諮商:僅增加血清素不見得可以有效改善小海的心情不佳,因為改善身體狀況,並不會讓小海分手的痛苦跟人生沒有目標這兩個煩惱得以解決,此時可以透過諮商有機會處理小海分手時的悲傷,說出心裡的話,整理這段感情發生的事情。也透過諮商讓小海漸漸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是甚麼,該為何努力。


生理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生理,雙管齊下的治療方式,經研究證明是對人最有幫助的治療方法。

二、 心理諮商可以提供什麼幫助 ——林嘉琪實習心理師

當個人面臨情緒困擾、生活挑戰或心理問題時,心理諮商不僅能提供短期的情緒紓解,還能在長期內促進個人的心理成長、情緒穩定及整體生活品質。具體來說,心理諮商能提供以下幫助:


1. 情緒支持與情緒調節

心理師提供安全的物理和心理空間,讓案主自由表達內心感受,並對其情緒予以支持與關懷,協助辨識情緒的來源、強度和影響,並提供情緒調節的方法,協助案主學會平衡情緒。


2. 問題澄清與決策支持

面對人生重大抉擇與困難時,案主通過與心理師深入討論,有助澄清問題的本質,分析可能的解決方案並評估利弊。心理師不會為案主做出決定,而是引導他們走出迷霧,協助他們了解自己的需求、價值觀和目標,進而幫助他們對生活和選擇負責。


3. 改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許多心理困擾的根源,心理師可以陪伴案主探索關係中的問題,幫助案主表達需求、情緒和期望,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改善衝突和情感連結,最終促進健康的人際互動。


4. 自我探索與自我認識

心理諮商是促進自我認識的過程,在心理師的引導下,案主能夠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行為模式、信念體系和價值觀。這樣的自我探索有助於案主理解自己的世界觀,以及過去經歷如何影響現在的認知和行為。了解這些自動化模式,案主能做出更健康的選擇,並建立較高的自尊與自信。


5. 處理創傷與修通過去

創傷可能會對個人心理健康造成深遠影響,透過心理諮商解開創傷記憶、釋放情緒,重構過去,並學會如何放下創傷的陰影。最終,案主將從創傷中療癒,邁向新生活。


6. 生活目標與自我實現

心理諮商還能幫助個人重新評估生活中的目標,了解自己的價值與興趣,並在此基礎上設立實現自我的目標。例如,探索職業方向、家庭生活、個人興趣嗜好等,協助個人尋找生活中的意義與方向。


7. 行為改變與習慣調整

心理諮商可以幫助案主辨識不健康的負面行為或思維模式,並提供行為療法(如認知行為療法)來改變這些模式。通過這些技巧,案主能逐步建立更積極、健康的行為習慣。


8. 心理健康的持續提升

在心理諮商過程中,能夠促進案主自我覺察,學會反思、提高情緒調節能力,並增加對生活的掌控感。這將有助於案主在未來應對生活挑戰,保持心理彈性與韌性。


簡言之,心理諮商是一種專業的支持與引導,幫助個人從不同角度面對並處理生活中的困難,進而促進認知、情緒與行為的改變。這過程有助於與環境和諧相處、實現自我並提升心理健康

三、 什麼樣的情況可以來使用心理諮商——王美瑤實習心理師  

過往當心理諮商在臺灣社會還不是很推廣與普及的時候,大家對於心理諮商的認識經常會停留在比較負面的印象,以為一定是有心理上的不適應才會尋求心理諮商的資源。時至今日,觀念與時代的發達與進步,這樣的印象已經逐漸不再適切。在歐美社會,心理諮商更像是一種促進心理健康的時尚活動。

與朋友聊天不同,心理諮商的專業訓練,訓練心理諮商師有足夠的耐心與同理,所以,

  • 首先,來到心理諮商的場域,心理師能提供你非常溫暖與安全的陪伴。心事的吐露對心理健康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懂的人聽。
  • 其次,心理諮商的訓練也讓諮商師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熟悉許多的輔助媒材,能夠協助人們用不同的方式找出自己的盲點與整理自己的思緒、價值觀、人生觀等。
  • 其三,心理諮商的訓練也培養心理諮商師有引導人們整合自己情緒的各種技巧。

從以上的心理諮商訓練來看,尋求心理諮商的資源,除了是有一個人可以陪伴您之外,更是有一位專業的人士陪伴您。因此,無論是您有心事需要傾訴、對自身的某些重複行為模式、困擾的思維模式感到不明就裡,或者單純是想要自我探索,探索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等,心理諮商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資源。或者,如果您是一位比較不習慣與人互動的人,心理諮商師也是一個能與您演練人際互動很好的、專業的且安全的對象。

簡而言之,任何您覺得需要有一位安全、保密、耐心、專業的人士來陪伴、傾聽時,都可以是使用心理諮商的時機。

四、 諮商前的心理準備 (一) ——黃秉軒實習心理師 

常見的心理反應

在決定去諮商之前,許多人心中會湧現各種的擔憂與情緒。這些擔心不僅源於對未知情境的恐懼,也來自於對自我揭露的焦慮。常見的擔心是「我會不會被別人認為有問題?」這種壓力常常讓人卻步。許多人害怕被家人、朋友或同事發現自己去諮商,擔心會被貼上「心理有問題」的標籤,進而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或職場的形象。

對於諮商的過程感到陌生也是一個造成害怕跟焦慮的原因,許多人會擔心:「我該說什麼?不知道這樣說會被怎麼想?」這些不確定感往往會讓人感到不安,甚至懷疑是否要踏出這一步。

面對這些擔憂及惶恐,心情通常是複雜的,可能會同時感到焦慮、害怕、期待及不安。一方面,希望透過諮商獲得幫助,但另一方面,心中也會出現懷疑:「我真的需要這麼做嗎?」這種在心裡拉扯的感覺,會讓人在諮商前徘徊不前。但這些情緒都是正常且常見的,接受這些情緒,或許就能在諮商中獲得新的看見。

該怎麼做準備?

接納這些情緒與擔心,這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情況。在事前可以做這些準備,或許可以帶著開放的心去面對第一次的諮商體驗。

1. 確定想要諮商的主題:在決定諮商以前可以先花點時間思考,想要探索主題,確立方向可以減少一些焦慮。

2. 根據主題挑選心理師:在各個心理所的網站上都會有心理師的簡介以及擅長的主題,可以根據網站上提供的資訊可以先篩選出認為比較適合的心理師,可以減少一些不確定的感受。

四、 諮商前的心理準備 (二) ——盧怡妤實習心理師 

常見的迷思

  • 迷思一:心理師會直接給答案

諮商歷程中心理師會引導您更多探索與洞察,幫助您在覺察之後有能力做出新的選擇,而非直接給予答案。如果您面臨類似困境,鼓勵您在諮商過程中與心理師討論,核對您對諮商的期待及心理師可以協助的範圍。

  • 迷思二:諮商的持續時間

另一種常見的迷思為諮商要持續多久才能看見成效? 一般來說,初次諮商為全面性評估,隨後的幾次會針對特定議題深入探討。通常需要6-8次,但具體時間依議題複雜度及預算而異。即便是類似議題,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需求深度,自然後續的諮商計畫便因人而異。

  • 迷思三:心理師能讀懂一切

心理諮商是一種合作關係。當您在諮商過程中感受到安全並願意敞開心扉時,心理師便能透過自身專業提供適切的引導,從而發揮最大功效。另一方面,心理師並不一定能在每一次諮商中都準確同理您的感受,但後續彼此的釐清過程是非常重要的,這將為諮商歷程帶來事半功倍的幫助。

  • 迷思四:心理諮商只是在聊天

諮商並非如同聊天般的談話歷程,而是一種專業關係。透過各種心理學派的專長,幫助您進行探索、洞察與改變。

  • 迷思五:來諮商的人都會被貼標籤

心理諮商並非是有心理困擾者的專屬,任何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或探索各種議題的人都很適合透過諮商來自我探索。心理師在受訓過程中也常常被鼓勵先有被諮商的經驗,這樣才能夠更認識自己,並增加對來訪者的同理心。

貳、 準備開始諮商

參、 諮商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