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的溫柔練習——Overview

2024-09-13

文/實習心理師 王美瑤 


        關愛自己是當代十分抬頭的意識,我們普遍都知道好好照顧自己的重要性。照顧好自己,才有餘裕和能力去建立健康的關係、有意義的生活,照顧好自己是幸福生命的基礎。然而,如何做才算是愛自己呢?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真正感覺到快樂呢?愛是一件好抽象的事呀,該怎麼做呢? 


        有些時候,我們會誤以為「愛」或「快樂」有一個公定的標準,做一些大家都認為是「快樂」的事情,例如買奢侈品、放縱地睡上一整天、吃一箱零食、炸雞排,以為這就是對自己好的表現。實際上,也許我們心底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這些。而內心的真正需要,得由我們自己來傾聽。 


        當我們覺得思考這個問題有點困難的時候,不妨讓我們從生活中來觀察看看,什麼時候,我們會感覺被愛。 


        當父母強塞一個出於他們自己需要的決定給你,並義正嚴詞地說:「我這是為你好!」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會憤怒地覺得:「你根本不了解我,怎麼知道這是為我好呢?」喔~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理解」是感覺被愛很重要的前提。 


        當我們失意難過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撲簌簌地掉淚的時候,狗狗默默地坐在身邊,靜靜地陪伴著,而不急著去給意見或開導(對,牠無法給意見),是不是會有一種整個人被接納、被看見的感覺呢?彷彿牠在無聲地說:「難過也沒關係。也是你的一部分,我也願意接納這樣的你。」這時候,我們又是否會感覺到滿滿的溫暖。這時候,我們又看到了,原來「接納」也是感覺被愛很重要的元素。 


        當我們其實想要另外一半留下來陪自己,卻拉不下臉來說,而因此氣急敗壞地賭氣說:「好啊!你走啊!走啊!」這時候,另一半卻看見了我們真實的需要,其實是想要陪伴,而過來溫柔地抱著你。這時候,又是什麼感覺呢?是不是感覺被融化了呢?原來,是一種被「重視」以及被「看見」的感覺。所以,「重視」和「看見」也是愛很重要的內涵。 


        從生活中覺察到,當我們被重視、被了解、被接納和被看見的時候,我們會感覺滿滿的被愛。那麼,同樣地,對待我們自己的時候,道理是不是也相通,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的心好需要的。如果我們想對自己好,想真正地愛自己、照顧自己,讓自己真正打從心裡感到愉悅、快樂,是不是也可以從這個四個要素入手呢?接下來,我會一一針對這四個項目再更具體地說明。這篇文章先做一個overview的總覽。 


參考資料

高橋和巳(2024),《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臺北市:心靈工坊)。

布魯斯・D・培里(2022),《你發生過什麼事》(臺北市:悅知)。

劉素珍、李宗燁(2017),《愛就在你心中》(新北市:遠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