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脈絡來傾聽故事

2025-03-11

文/福樂心理治療所 實習心理師 盧怡妤


        一個人背後龐大的文化脈絡其實深刻影響他的所思所想,每位來訪者帶來的故事皆是獨特的,但有時我們會發現,類似的事件發生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身上時,對於事件的解讀與影響程度便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差異,這裡所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意指來自不同國家、族群、宗教信仰與群體次文化等人。


        筆者很喜歡阿德勒的一句名言:「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觀點的差異若無法即時地被他人理解,便可能引發人際上的衝突與不適,陷入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困境。有些人會疑惑道:「是否真的能透過努力溝通,而讓所有人都擁有滿意的結果?」筆者認為,雖然世界和平是一種崇高的理想,但現實往往告訴我們,許多問題只能達到某種微妙的平衡。藉由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與他人的文化背景,雖然最後的結果不見得盡如人意,但理解彼此的差異與價值觀的由來,將能幫助我們從各種情緒漩渦中脫身。一方面釐清文化脈絡如何影響自己的感受與決定,一方面了解這是自己的課題還是他人的課題,覺察這是他人對自己的期待,還是其實自己也有部分要共同承擔的責任。透過心理諮商的探索歷程,幫助自己平穩情緒腦(邊緣系統),讓理智腦(新皮質)更多發揮功能。


        許多時候容易讓人困住的是,當一個人進入群體之中,該如何順利融入群體文化,又能保有自己的本質。如果文化的衝擊讓自己感受到價值觀的無法妥協,便需要思考如何在權衡之下拉出彼此的最佳界限以及關係裡的平衡。然而,知易行難是常有之事。畢竟要做出一個新選擇,考量的往往不是做與不做的簡單二分法。以新移民來說,來到異國他鄉,要適應的不僅只有飲食文化,更多的是風俗民情、價值觀的差異,如何堅固自己,知道「我是誰」變得相對重要。以宗教信仰來說,面對不同信仰的伴侶,如何能在彼此間取得共識,不讓往後生活因著信仰議題而造成衝突,也是交往或婚前需積極討論的重要話題。


        回到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當我們試圖從早年回憶、生活經驗中慢慢勾勒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風格時,會發現形塑自己的不光僅是來自於原生家庭的教養風格,社會文化、信仰、自身的價值信念等皆是不容忽視的重要關鍵。這概念不僅適用於自己,也能幫助自己在面對他人時,能夠有能力嘗試用更鉅觀的角度來傾聽他人的故事,尊重彼此來自不同的文化,不卑不亢的在人際上達到平衡。


#阿德勒 #社會文化脈絡 #新移民 #宗教信仰


參考文獻:

陳偉任(2020)。阿德勒勇氣寶典:自助與助人手冊(初版)。白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