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崩潰講不聽,我該怎麼辦

2023-12-22

鄧竹紜諮商心理師


「夜深了,孩子卻因為想要繼續玩而不願意就寢。用盡各種方法只為能拖長玩的時間,無法如意只好大哭大鬧。家長忍不住大聲喝斥,再個不小心便出手打了屁股。孩子難過,家長心理也自責不已,更影響日後的親子關係。」

這個情境家長肯定不陌生,面對還無法良好控制情緒的小小孩,一哭二鬧家中幾乎天天上演,大人也搞得每天很心累。該如何因應這個情況,以下分享幾點建議:

1. 為孩子的情緒命名

常常孩子感到不順心的時候,可以幫孩子反映他的情緒。譬如筆者會平靜地說: 「我知道不能玩讓你覺得很挫折。」「要你現在就睡覺很有壓力。」通常這時候孩子的情緒強度與音量就會減低50%。在想要媽媽的安撫下,順順地配合該執行的時間規範。

這經驗說明其實孩子不是無法聽話,只是希望能被接住挫折感。畢竟身為大人的我們也一樣,不是無法接受現實,只是需要能承受得住面對現實的各種心情。小小孩承受情緒的能力尚未成熟,需要我們大人做他的支持,幫助他們正向地學習處理情緒。

2. 這段時間會過去

孩子時刻在發展,每個階段發展的功課不同,這個時候確實會覺得小朋友鬧脾氣很煩躁,但明年的他們,將能以更加發展的大腦和我們互動。帶著希望就知道這種疲累不會是永遠,孩子將會越來越成熟,成為貼心的家人與夥伴。 

3. 時刻留心、安頓好自己

帶孩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也還有其他煩心的事情等待著大人的我們。如果沒有安頓好自己,面對孩子的情緒發洩時,自己也容易跟著情緒崩盤,將情緒發洩在比我們弱小的孩子身上,超過孩子他應得的對待。因此大人更應該敏銳於自己的狀態此時的我是帶著什麼樣的自己去面對孩子的。因著有身為家長的權威,是否有在孩子身上施加超過他應當得到的?如果超過,請先停下來找空間安頓好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是寶貴的,孩子也是,他們的身心也應得到尊重。

長期下來,孩子抗議規範的時間減短,通常只是有情緒一下後就會甘願配合了,因為知道依賴的大人會接住自己的情緒,也知道再鬧並不會改變家長的堅持。這樣的方式,讓家長可以順利地把責任還給孩子,不必透過打罵,而是透過接住情緒的歷程。即使有嚴肅與需要服從權威的時刻,親子關係仍然柔軟與緊密的。孩子也會逐漸習得該有的禮節規範,使社會與文化成為他自己的一部分。 

全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