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依賴到獨立:踏上離開父母的成長之路

2024-04-10

鄧竹紜諮商心理師

即將邁入20的孩子煩惱父母管教太多,心裡好掙扎。

目光炯炯地說:『只要完全金錢獨立就好了!』


掙脫父母,走向獨立,是成長必要的過程。

想要自己做決定,不再讓父母評判自己的選擇,是否只能等到金錢獨立才能實現?


成熟獨立的多個面向

當時年少懵懂的筆者也是這樣想的,只要努力透過自給自足,

才算全然脫離父母,這的確是長成大人很重要的指標:

『經濟完全獨立,代表完全為自己負責。』

但從依賴到獨立,是否是一翻兩瞪眼,黑白分明的?

自主與受控真只能靠經濟條件來判斷?

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讓自己逐漸拿回部分主導權?

有什麼是現在長成大人的我,能拿回的權利與責任?

譬如說情緒的獨立,與決策上的獨立,這些都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 情緒的獨立: 『自己是否有獨立消化情緒的能力,或是面對家人的言語,我能抓出情緒界線,不因家人看法與反應而受太大影響。』

  • 決策的獨立:『在做決定時,譬如買什麼東西、加入什麼社團,或去參加什麼活動,能否自己決定,如果不諮詢父母,我有沒有勇氣扛起全部的責任,任何的選擇後果自負?』


總有一天,全部的責任,都要自己去扛起來。


雖然擔心,父母也期待早日放手

正當在煩惱父母管理太多,想要如何脫離父母的時候,

父母也許也正琢磨著

何時要放多少權利與責任給孩子,

等著孩子何時能全部扛起來,

讓他們得以安心地從監護人退場成為支持者,


這過程不會是立刻發生的,

而是打從一出生開始,

父母就在嘗試與錯誤中逐步歸還責任給孩子。


在與父母做權利拔河的時候,怎麼樣的溝通是成熟的作法呢?

以跟父母溝通自主決定回家時間為例:


  1. 與其言語爭辯抗議父母干涉,不如以實際行動,主動與父母協調回家時間。
  2. 考慮父母感受,協調出彼此能接受的晚歸時間,與失約時主動傳安心訊息的時機及頻率。

  3. 了解父母的擔心,以及自己能如何保證個人安全。


這樣的作法便是在向父母展現:思考的成熟與當責的成熟,

如果孩子能做到如此,父母怎能不高興又有點感觸地放手?


今天的自己準備好扛起多少?

猶記得筆者學生時期因為想脫離父母掌握,

於是直接拒絕不再拿父母的金援。

等到兩個月後因為想要考研究所,

再次跟父母提金錢支援,

父親便說『那要用借的,得還他錢。』

記得當時很吃驚,但也從那時起,再沒主動跟父親伸手過。

父親大概一方面難過女兒想離開父親的照拂,一方面也慶幸之後可以少餵一張口吧。

今天的你準備扛起多少?

要成為多成熟的「大人」,為自己負起多少責任呢?

為自己設定,就是練習成熟的開始,

也請替自己喝采,正逐漸在身上實現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