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大這件事-寫給剛出學校的你

2024-07-01

劉立蓁實習心理師

之一

關於從少年變為成人這件事,你會想到什麼呢?走出學校的那刻,你覺得自己已經是成人了嗎?你覺得一個成人,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

不同世代的人們對於結束求學階段之後的想法可能是不同的,以前社會普遍的認知會覺得,年輕人畢業應該盡快進入職場,適應成年生活,成為一個足以扛起責任的人、扛起社會對那個角色的期待。

我想,每個時代都有一些自己的特徵,現在的人們透過網路認識了很多種生活方式,因此知道生活沒有標準答案,也有非常多不同的可能,心智上釋放了很多「非如何不可」的執著,不再這麼相信一定要怎樣才會幸福。

這帶來一些挑戰,太多選擇了,我該怎麼選?沒有標準答案,那怎麼辦?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的選擇牽涉到對自己的了解,需要問一個問題:「我是什麼樣的人,會更喜歡怎樣的選擇呢?」

而剛出社會的人們面臨人生最多選擇的時期,因為財務自主帶來更多探索的空間和機會,很可能會感到很困惑:「我現在可以自己做決定了,那麼我該如何在各方面安排我的人生呢?」

這樣的困惑是很正常的,美國社會學家阿奈特(Jeffrey Arnett)於2000年提出了「成年初顯期」這個概念,描述了這個時期可能有的一些狀況:

一、探索身分(Identity exploration)�希望去透過參與不同工作去探索自己擅長和喜歡做甚麼,也會思考自己在社會上、人際圈當中的定位,以及想要什麼樣的伴侶關係。

二、不穩定(Instability)�這個時期牽涉到很多安排的變動,人們可能離開學校後需要移居到另一個城市、搬出原生家庭,這個時期工作轉換跟伴侶的次數可能都會相對較多。

三、專注自身(Self-focused)�這個時期有機會擁有獨立經濟能力,部分人也不再與父母同住,初步脫離父母的監管,而又還沒有重要的人生責任,能專注於自己的需要,探索自己的興趣,完整對自己的理解。

四、自覺介乎青少年和成人之間(Feeling in-between)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是成年、有些人覺得還沒有,也有很多人會覺得自己還在中間的過渡期。

五、面對非常多的可能性(Faced with unparalleled possibilities)�人們結婚和穩定選擇職業的時間變得越來越晚,帶給人們更長的探索期,可以去進行打工度假、gap year等等自我探索的規劃。總體來說,這個時期有很多自我發展、自我探索的空間跟機會,也需要學習為自己做決定,因此也容易帶來一些可能的心理困擾。



之二

我們上一篇提到了因為時代的變遷,在人從少年轉變為成年期的中間,很多人都在一個過渡期叫做「成年初顯期」,在這個時期人們往往會多方進行探索,是各方面都較為不穩定、嘗試性比較強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雖然有很多發展的機會,但是確實也很挑戰,因為各方面的探索很可能同時在發生,雖然對自我的了解跟探索在求學時期很可能已經開始,但依照家庭環境、求學經歷、個人身心狀態及種種複雜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對於自我的了解程度不一,能夠為自己做選擇的能力也程度不一。

在求學時期不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也許不會有太大的困擾,因為可以順順的跟著團體及規範走,不需要為自己決定太多事情,但畢業以後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個要開始為自己人生負責,好好進行安排的時間點。

因此在這個時期有可能出現一些比較常見的心理困擾可能是:


1. 角色和身份認同困擾

* 身份認同危機:年輕人在這段時期會反思並探索自己的身份,試圖找出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和價值。這可能會引發身份認同的困擾。

* 職業困擾: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和發展方向感到迷茫,不確定自己真正想做什麼或能做什麼。選定職業之後,如何融入職場、在職場上明確自己的定位也是壓力源。


2. 人際關係困擾

* 友誼和社交壓力:從學校環境過渡到工作環境,舊的友誼可能減少,需要建立新的社交圈,但過程中可能充滿挑戰和壓力。

* 親密關係:面對戀愛、同居甚至婚姻等親密關係的選擇和適應,可能會感到不確定和壓力。


3. 經濟壓力

* 經濟獨立:剛剛脫離父母的經濟支持,需要自己承擔生活費用和學貸等,經濟上的壓力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

* 職業穩定性:剛進入職場,收入不穩定,工作機會有限,這些都可能造成經濟上的不安全感。


4. 心理壓力和焦慮

* 未來不確定性: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感,擔心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或社會的期望,這可能導致自我效能感低,覺得自己無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壓力,缺乏信心。


5. 孤獨和疏離感

* 社會支持缺乏:離開家庭和學校環境,可能會感到缺乏穩定的社會支持和歸屬感,可能因此產生情感上的孤獨和疏離。


6. 心理健康問題

* 抑鬱和焦慮:因為各種壓力和挑戰,可能會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

* 壓力管理困難:面對多重角色和責任的轉變,可能難以有效管理壓力。如果你有類似狀況,請記得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困擾的範圍還能自己排解,記得要多給自己鼓勵,如果不能也要適時求助身邊的家人、朋友、或是專業人員喔! 


之三

前兩篇我們談到了從青少年轉型為成人中間的過渡期「成年初顯期」,討論了這個時期的發展機會跟挑戰,這篇我們來聊聊這個時期會怎麼結束。

這個階段所帶來的挑戰很可能會讓人覺得:「我不想當大人,有好多挑戰!」或者「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選!」或者「為什麼我感覺一直在撞牆?」,讓人往往會忽略這個時期也充滿了很多嘗試的機會。也許我們可以把這個時期的痛苦當成一種「成長痛」,感到痛苦很可能是因為我們需要發展自己,在過程中感到掙扎、困惑、混亂跟不確定,其實都是很正常的感受,代表你很認真在找到一個自己想要的方向。

過去的社會有許多人因為觀念或者經濟因素影響,不一定有機會有這個探索期,從這個角度來說,能夠有這個空間來探索自己,也是一種幸運。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終於結束這個時期的探索,因此更了解自己、更成形了,那會是什麼樣子呢?這樣的自己難道不是很令人期待的嗎?到時的自己很可能也會笑看發展時期掙扎的過程吧。(但是有需要時,也要記得求救。)

有一天,困惑的青年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對於想要如何生活有了足夠多的答案,因而覺得足夠安心。或者,即使知道答案可能一直在變,也還是能夠安心,在我看來,那就是成熟的標誌了。

你會期待自己成形的那一天嗎?歡迎留言跟我們互動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