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生不與藥癮畫上等號

2024-10-01

文/實習心理師 盧怡妤


        要讓一個人改變舊有習慣是何等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動機,很難真正成功改變。對於藥癮者來說也是,許多人在戒癮失敗的過程中回溯其原因,離不開好奇心、親友的邀約、生活上的劇變或毒品所帶來的好處等因素。

        「我知道不可以再用,但卻不知怎麼的,就是忍不住阿!」這是筆者過往在社工實務現場常常聽到的回饋。有些人會說,那是藉口,也有些人會認為,那是意志力不夠。但實際上,許多時候我們必須全面的看待藥癮這件事情。

        藥物成癮影響的是一個人的全面。從心理層面來說,毒品滿足了當事人某種需要被滿足的需求。有些人使用毒品是為了提神,因為需要熬夜工作賺錢或準備考試,所以在親友的介紹下便陷入了藥癮漩渦;也有人說,毒品能讓自己暫時遠離煩惱,因為生活過得太苦,自己只想的到用這種方式來解脫;還有人說,因為朋友圈都在使用,自己只是為了融入圈子而不得不跟著做。

        從上述例子可以得知,對部分藥癮者來說,毒品滿足了自己提振精神、增加工作成效的需求,也滿足了迴避情緒甚至是鞏固情誼的需求。還有太多因素,都值得進一步被討論,但也因著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特的,無法一言以蔽之。

        從生理層面來說,雖然部分毒品能短暫的帶來欣快感,讓藥癮者沉浸在歡愉之中,甚至還有毒品聲稱能帶來減重的效果,吸引不知情的民眾使用。但代價常常是引發當事人罹患精神疾病或其他病痛,造成生理上的損害,焦慮、憂鬱、妄想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可惜的是,許多藥癮者常常在使用毒品初期認為毒品對自己的健康並不造成多大的危害,因而持續使用、更多使用。等到健康明顯亮起紅燈時,往往已難以挽回,影響的也不再只是生理健康,而是擴及到家庭、職場、人際等各領域。

        因著每個人的生理、心理、社會各層面皆如同齒輪般的環環相扣,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狀態下,藥癮者本身、親友以及相關資源的支持其實都是重要影響因素。如果有機會找到能觸發當事人下定決心戒癮的關鍵動機,或許可以幫助他們更順利的戒癮。但令人疑惑的是,為何不是只要找到動機就能改變結局?因為在過程中,還是會面臨戒斷症狀帶來的挑戰,也可能會在各種誘惑之間周旋。成功一段日子又不小心失敗的戒癮之路可能會讓當事人備感挫折,甚至若陪伴的親友對此歷程不甚理解,可能又會是另一種衝突的導火線。

        覺察是改變的開始,不管是戒癮者本身或陪伴戒癮者的親友,我想其中的辛酸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箇中滋味。在實務現場我們常常看到的是,許多人不是不想戒癮,親友們也不是不願意陪伴,但是對於毒品與相關脈絡不甚理解的狀態下,讓很多人失去了重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