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煤氣燈效應

2025-01-10

文/實習心理師 王美瑤


        大家也許有聽過「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這個名詞,但可能不是那麼清楚什麼是煤氣燈效應,以及為什麼它有一個這麼奇怪的名字呢?由於煤氣燈效應的操控方式不易察覺,對人也有很深遠的影響,因此特別用這篇文章來簡單介紹一下煤氣燈效應。


◎ 什麼是煤氣燈效應?

        要了解煤氣燈效應是什麼意思,可以先從它這個古怪的名字談起。為什麼它會被稱為「煤氣燈效應」呢?這個詞源於一部1944年的美國電影《煤氣燈下(Gaslight)》,它講述的是一個愛情又懸疑的劇情。男主為了謀取妻子的財產,故意將煤氣燈弄的忽明忽暗,卻又否認有這個現象,並宣稱是女主的錯覺與精神衰弱。長久下來,女主變得無法相信自己的感覺與判斷,真的變得精神耗弱,而被法院宣判無行為能力,財產之得交由先生執掌。男主因此成功謀取了妻子的家產。


        從這個電影之後,人們就逐漸把這種故意操弄他人產生自我懷疑的過程,稱為煤氣燈效應。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人(B)蓄意地去質疑、否定另外一個人(A)的感受、知覺,使A最後開始無法相信自己、深度地自我懷疑,那麼,這就是煤氣燈效應,當代更直接的名詞,也叫做「情感操控」。


註一:因為這個詞比較不好掌握,附上劍橋詞典的例句給大家參考:

His gaslighting was a deliberate attempt to convince her that she was losing her grasp on reality.

他的情感操縱行為是故意的,目的就是要讓她相信她正在失去對現實的把控。


        有一些情況B方並不是故意的,但是做的行為仍然是否定對方(A)的感受、知覺,這也會造成煤氣燈效應的結果。例如出於尷尬、嫉妒等心態而自然而然否認自己做為背後的意圖,讓A方陷入一種錯亂的情境,這也是一種輕微較無害的煤氣燈效應。


◎ 煤氣燈操控對人的影響

        煤氣燈效應因為非常的隱微抽象,常常會讓人難以察覺。然而,因為這樣的過程讓人懷疑自己,這是從根本削弱一個人對自己的信心,甚至失去存在的踏實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過程,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精神健康與自我價值感。有些人為了證明自己,則會陷入另一種強迫性的努力,卻因為仍然依恃著外在、他人的肯定,而像老鼠在跑滾輪一樣,始終達不到對方的標準,使自己疲憊不堪,益發挫折、無力。


        因為煤氣燈效應的情感操控會造成人自我懷疑,因此,也常出現在情緒勒索的過程中。對方讓你懷疑你自己,使你逐漸不敢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甚至,讓你總是擔心自己的感覺、選擇都是有問題的、會出錯。這樣,對方就有把柄來勒索你,或者對方就可以主導一切、掌控一切。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正在被操控?

        常見的操弄語句如下,常常使用這些語句會讓人感覺到自己的擔憂是多餘的,感受是錯誤的,而陷入自我懷疑。

• 你太敏感了。

• 你反應太過度了。

• 這從來沒發生過,你一定是搞錯了。

• 這些都只是你的想法、感覺,不是真的。


        即便一個人記錯或搞錯,也可以用了解或澄清的方式應對,而非用上述帶有指責和貶低的回應方式。


        如果跟某一個人在一起或者在某個環境待越久,你發現你越來越容易自我懷疑,不確定自己的感受與判斷,那麼可能就需要考慮這個人或者環境存在著不健康的對待方式。


◎ 該怎麼應對煤氣燈效應?

        既然煤氣燈效應意思是讓一個人越來越不敢相信自己、懷疑自己的感受、判斷,那麼,當我們可以經常回過頭來與自己連結、自我覺察,便越不容易受他人的言語左右。畢竟,感受是自己的,自己覺得痛那便是痛,自己感受到不對勁那就是不對勁。先接受自己有這樣的感受,不去批判或否定。


        當然,我們也會發現,我們對別人的感覺有時候真的是自己的解讀。保持開放的、願意聆聽和核對的心是很健康的,但是健康的應對方式不是「否定」自己的感受、指責自己的感受或是開始懷疑、不相信自己的感受。而是即便發現自己的感受與對方核對之後,結果是有所落差的,也能繼續了解自己何以有這樣的感受,也許是過去某些經驗的投射。透過與自己的感受同在、了解,我們也就經常與自己連結、在一起,也就是在同理自己。經常跟自己連結的人,自然也就不容易受到他人的言語影響而對自己感到懷疑或動搖。


參考文獻

艾米・馬洛-麥柯心理師著,朱崇旻譯(2022),《煤氣燈操縱:辨識人際中最暗黑的操控術,走出精神控制與內疚,重建自信與自尊》(臺北市:麥田)。

劉素珍、李宗燁(2018),《當下的釋放》(新北市:木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