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遊戲—濟公形象

2025-01-15

文/ 實習心理師 呂金城


        象徵性表達則是一種藝術表達手法,借由某種具體的形象事物來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表達方式能豐富人們的聯想、尋味,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及真摯的情感表達及感受。 


        歷史上的濟公主要意象歸納為丐僧、俠僧、藥僧、癲僧、聖僧等方面。隨著案主的心境表達,個人集體無意識文化的理解,同樣的沙遊物件也隨之顯露出不同的樣貌角色,如本文中的濟公物件,就顯示著不同意涵如在此沙盤中濟公以救世助手的角色,以迎賓僧的姿態在竹拱橋的旁邊,面容慈善喜悅的等待仰慕而來的信眾,這是以佛教主題的沙盤,有福祿壽三仙翁,及佛祖,高山、佛塔,也有圍在圓桌享用食物水果的仙翁土地公及黑面閻羅,也有其黑馬奔馳而來的男眾,還有西方取經回來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及白龍馬。將西方取經的人物和善心的土地公都同時擺放在這時空,濟公這沙盤扮演著佛教的面目,這也是作為寺院僧侶扮演的角色。 


        沙遊物件的象徵意涵是榮格沙遊潛意識理論很重要的探討,針對個案當下內心的意境同樣的物件以不同的象徵意涵來展現,在與沙遊師共築的沙盤意境中,以展現出個案的內心需求及渴望。讓個案本身的意識及陪伴的沙遊師懂得及包容。 


參考資料:1. Dora M. Kalff`,黃宗堅,朱惠英譯,《沙遊 通往靈性的心理治療取向》,台灣:五南,2007 年出版。2. 黃允婷 (2018),<被神化的異僧 : 從《濟公全傳》分析濟公形象及其背後意蘊>,(嶺南大學中文系 (編),《考功集 2017-2018 : 畢業論文選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