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不同面貌的自己

2024-09-26

文/實習心理師 盧怡妤


        在每天的生活中,你總是帶著各種面具在身上。隨著場合的不同,你熟練的更換面具來面對不一樣的人事物。有時,你就像仁慈的聖者,有著無盡的慈悲可以包容一切;有時,你也像純潔善良的孩子,用赤子之心來回應世界。但生活不總是完美無瑕,有時,你也有低落悲傷的時候,那時的你就像躲在山洞裡的療傷者,需要有安全空間來讓自己復原;還有些時候,人生的各種挫折會讓你憤憤不平,那時的你就像怒吼的狼族,滿溢的憤恨足以摧毀世界。


「是否負能量爆棚的自己才是真實的?」

「為何明明都是我自己,但反差卻那麼大呢?」


        面對這樣多元面貌的自己,你開始懷疑哪個才是真實的你。帶著這樣的困惑,你踏上了自我追尋的旅程。旅途中,你遇到了在樹下休息的羊先生,羊先生在得知你的煩惱後便告訴你:「無論遇到什麼事,選擇包容與放下就對了!」接著在經過池塘邊的時候,你遇到了正在快樂嬉戲的小鴨們,鴨媽媽看見心事重重的你便游過來說:「每次不開心的時候,我都喜歡看著孩子們玩在一起的天真模樣,似乎再難再大的事情,在孩子們的世界裡都是小事。」夜晚在入住旅舍的同時,蝙蝠小姐也與你分享:「每次當我覺得遇到瓶頸時,我總是習慣躲起來思考,讓自己恢復元氣後才有辦法面對。」夜半時分,當你漫步在月亮高掛的森林步道時遇上了狼老大,狼老大告訴你:「有時你的憤怒,反而是幫助你的保命符,只是要如何好好的生氣、學習表達,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


        回到旅舍後的你,似乎明白了什麼。原來旅途中偶遇的羊先生、鴨媽媽、蝙蝠小姐與狼老大所分享的方法,都是自己的一部分,這些不同面貌的自己,本身都有獨特的功能,無法區分為絕對的對與錯。有時正能量用過頭了,會帶來反噬,有時負能量轉化得當,也會帶來正向幫助。


        隔天在與眾人道別後,你繼續踏上未知的旅程,這次,你選擇不再徬徨,因為你知道,即便未來仍有許多挑戰,但你終究會找到最合適的方法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