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空巢期父母的一封信

2025-04-02

文/福樂心理治療所 實習心理師 盧怡妤


        從成家立業、養兒育女到退休養老,這是許多人生涯的寫照。對於年過半百的空巢期父母,面對成年兒女因著工作、結婚等因素的離家,家庭結構的轉變與生活上的調適變得相形重要。親子、伴侶關係、退休生活規劃以及生理變化帶來的不適感等等,皆是需要逐一面對的新挑戰。


        何謂空巢期?空巢期是父母對孩子離家反應的一種主觀現象,這種從危機到自我恢復的轉變包含了哀悼或抵抗反應、失落感或被動行為、昇華或衝動行為、適應和解脫階段 (Khatir等,2024)。


        戰後嬰兒潮的那個年代,能夠吃飽穿暖、平安長大已是不容易。在生養眾多、父母埋首於工作中的日子裡,親子間情感的交流相形之下顯得薄弱。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是時代背景造就的遺憾,但也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機會知道親子之間可以不僅只是豐衣足食、供應升學的需求滿足,情感的支持也發揮著重要功能。


        許多人努力了大半輩子,直到退休的那一刻,才發現日子忙到沒了自己。人生上半場為事業打拼、進入家庭則繼續為孩子拼搏,等到孩子成年離家了,剎那間生活重心從孩子轉回到自己身上,那種孤獨、迷茫、生活失去方向的感受是許多進入空巢期的父母普遍面臨的情緒。


「面對關係的轉變以及更年期帶來的各種不適,您又是如何自我照顧的呢?」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認為,人一生中有五大重要任務要滿足,分別是工作、友誼、愛與親密、靈性和自我相處能力。在這五大生命任務中,過去的您做了哪些事來幫助自己平衡發展呢?又或者有哪些是您不小心忽略的部分?無論如何,除了透過生命故事的回顧, Mahmoudpour等人(2023)也強調如何提高自己的情緒調節能力與認知靈活性是進入空巢期的重要能力。當您開始統整自己時,也等同是為自己開啟了新的旅程,透過量身訂作的生活規劃,幫助自己邁向成功老化。


參考文獻:

Khatir, M. A., Modanloo, M., Dadgari, A., Yeganeh, L. T., & Khoddam, H. (2024). Empty nest syndrome: A concept 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13, 269. https://doi.org/10.4103/jehp.jehp_874_23

Mahmoudpour, A., Ferdousi Kejani, K., Karami, M., Toosi, M., & Ahmadboukani, S. (2023). 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 of the elderly with Empty nest syndrome: Benefits of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Health science reports, 6(7), e1397. https://doi.org/10.1002/hsr2.1397


#空巢期父母 #戰後嬰兒潮 #阿德勒 #生命任務 #親子關係 #成功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