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柏社工師話說心理話:藝術治療與自我照顧-神經系統穩定與新的連結

2024-12-13

撰文者:林育陞社工師 


自我照顧是這幾年很夯的議題,只要工作坊有此關鍵字,基本上課程都爆滿,我們都知道自我照顧的重要,因為無法先照顧自己,就沒有多餘能力去照顧別人,筆者在這幾年陸續開許多紓壓與療癒自我照顧課程,特別是以藝術治療、園藝治療、動物輔助治療為主,但到底自我照顧是透過怎樣心理機制達到療效與陪伴,此次以藝術治療為分享。


神經取向來看,我們都知道藝術治療能夠達到自我照顧,但是如何幫助的,在生理心理觀點提到,掌管我們情緒的腦神經系統是以杏仁核為主,杏仁核(Amygdala)位於腦底部,屬於邊緣系統的一部分,主要功能為掌管焦慮、急躁、驚嚇及恐懼等負面情緒,主要目的是幫助人們遠離危機(張旭鎧,2013)。


在生物本能來看遠離危機是好事情,但當危機過大時,反倒會造成杏仁核過度的反應,從心理學觀點提到,人的發展是從大肢體到精細動作,生理構造也是由大器官慢慢成長至精細神經系統,所以精細腦神經性統是最後完成(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等,2019),但如在成長歷程中,接受過多危機生命的訊號與刺激。Ana M. Gomez(2020)研究發現,此時杏仁核會處於過度反應刺激,造成當事人遇到相同或類似傷害事件就會出現極大創傷反應,刺激傷害越嚴重,相對反應也會越激烈,例如創傷壓力症候群。


這就是為何人們對特定某些人、事、物會產生一定負面情緒與反應,都與成長歷程中神經統有關。


藝術治療介入如何神經系統產生影響?

首先,促進神經系統穩定,林育陞(2017)研究發現,從事藝術治療的個案,透過專業工作者引導,能將被壓抑的心情慢慢釋放出來,幫助個案降低情緒累積與痛苦,透過將痛苦外化與討論,像是減敏感的方式,一步步讓個案防衛與負面情感(例如,受傷、焦慮、難過等)慢慢被轉化出來,並受到專業工作者引導與抒發。


筆者在實務經驗中,除會探討核心議題外,也會慢慢釋放個案累積的情緒,使個案在自我探索中,不受到情緒刺激活化杏仁核。


再者,建立正向紓壓模式,例如,正念、紓壓模式、表達性創作等進駐。筆者透過情緒紓壓與釋放後,也會導入具實證研究紓壓模式。


藝術治療中的藝術創作,也是具實證研究發現,透過上述外化個案問題後,讓個案透過每次創作專心聚焦自己不受干擾。


劉世萱(2016)研究發現,融入藝術治療的特色為:(1) 利用創作將問題外化。(2) 透過創作與敘說發現更多真實的可能性。(3) 利用創作的改寫作為生命故事的再寫。(4) 運用創作並見證個案的改變


筆者也發現,當個案專注於創作時,能夠看到自己的創造力與成就感,讓個案更有信心,也會藉此協助個案將藝術創作轉化成個案正向紓壓模式之一。


最後,促進新的連結,Ana M. Gomez(2020)研究發現,正向的舒壓與治療模式介入後,會慢慢讓個案促進新的神經系統連結,例如正向情緒提升會引發血清素上升,進而幫助個案神經系統產生新的連結模式,未來進行藝術治療介入時,就會誘發神經系統記憶,產生正向情緒反應。


以上,從神經系統觀點來看,藝術治療與自我照顧間神經系統機制運作。


參考文獻

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卓淑玲(2019)。心理學第三版。台北,學富文化。

林育陞(2017)。藝術治療對於癌症病患身心靈紓壓之探討。諮商與輔導,382,8-11。

張旭鎧(2013)。杏仁核,掌管情緒的重要角色。檢索日期:2024年10月28日;檢索網址:https://akai.org.tw/?p=3270。

劉世萱(2016)。敘事取向藝術治療對學習動機低落兒童影響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

Ana M. Gomez(2020)。《EMDR兒童治療:複雜創傷、依附》。臺北:心靈工坊。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ttlebiuebutterfly

圖片創作:筆者自行創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