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家族治療

2025-01-08

文/福樂心理治療所 實習心理師 盧怡妤


        許多人聽到「家族治療」時,常會認為需要全家人一起參與心理諮商才行,也往往因為這樣的迷思而退卻不前。畢竟在實務上,要做到讓家人願意出席在每次的諮商中確實有難度。事實上,家族治療並非一定要邀請其他家人出席才能進行,重要的是,心理師能否從系統觀的角度,帶領來訪者進行探索與洞察。


        心理諮商有多種學派,每種學派的觀點各異,每位心理師皆透過自己的專業來陪伴來訪者探索自己。若以盲人摸象來比喻,來訪者帶來的議題就像是一隻大象,不同心理師因著專業學派的不同而各自站在大象的四周,從自己站的角度來陪伴來訪者探索這個議題。A心理師認為來訪者帶來的議題主要的癥結點在大象的鼻子上,B心理師則是認為大象的身軀才是關鍵,C心理師也抱持不同的觀點,覺得大象的四肢才是影響主因。雖然這幾位心理師看似做了很不一樣的評估,但其實這些都是屬於大象的一部分,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便可能有所落差。若以整體來看,假使忽略了任何一部分,這頭大象便不再完整。


        更具體來說,如果我們用一個虛擬案例來表述,若是從一位憂鬱個案的家庭來看,可能A心理師會認為來訪者的憂鬱問題源自於他的低成就、自我價值感低落;但B心理師則是認為,憂鬱問題應該跟他父母親的婚姻關係息息相關;C心理師也覺得,來訪者只是家庭問題的代罪羔羊,他呈現出來的憂鬱反映的只是這個家庭一直以來的困境。換句話說,每一個被看見的部分都是重要的。如同在一個家庭裡,每位家人皆與來訪者共舞出屬於他們各自的故事,彼此之間無法單獨來看。只是許多人在不知情的狀態下會認為這是否是不可改變的命運?因為自己的人生似乎與他人緊緊相扣。更何況,許多家庭衝突已是過往記憶,沒有人能改變過去。既然是這樣,那又為何要回頭探索這些令人痛苦的回憶呢?但事實上,家族治療能幫助來訪者更深層的洞察自己的人生是如何受家庭影響,在足夠的覺察之下,才能有力量做出新的選擇,跳脫宿命般的輪迴,重新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那麼,一個人也能做家族治療嗎?」


        確實,當心理師能陪伴來訪者看到自己是如何受到所在的各個系統影響時,即便其他人沒有在現場,仍然有機會因著來訪者在諮商中的洞察與選擇而帶來關鍵性的轉化。但是,並非每位來訪者所帶來的故事都需要回溯到家庭層面。有時候您會發現,部分需求僅需透過系統觀的角度便能有效提供幫助,也有些時候,心理師會進一步與來訪者討論,針對當下的議題會想走多深來決定後續的諮商計畫,藉由細緻的核對來提供量身訂做的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與治療並非身心疾患者的專屬,有時候透過諮商歷程可以幫助來訪者獲得有別於一般聊天性談話的收穫。當來訪者藉由心理師的引導看到過去不曾發現的面向,對於往後人生所帶來的成長也將不容小覷。


#薩提爾模式家族治療 #個別諮商 #系統觀